第九十八章 装备火枪就叫现代化作战了?-《史上第一绝境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城楼上的人,明明已经倒下,却依旧咬着牙站起身来,没有了任何战斗力,明知自己命不久矣,却毅然决然的抱住长安军,跳下城楼,同归于尽。

    白起从来没见过战斗意识如此强悍的军队。

    这还是济州那些不堪一击的废物么?

    济阳城上的战斗,能让白起这种身经百战的人看了都震惊无比,更不要说杜如晦这种虽然上过战场,但并没有太多亲临一线经验的文官了。

    “大将军问的是,在下对此也很是好奇。”

    杜如晦作为天策府的三把手,主掌控天策府的军事战略谋划和情报搜集分析。

    之前就对天下个诸侯军队的战斗力做过详细的调查。

    天策府的军队也好,梁锦手下的军队也罢,就算长城守卫军和霍去病的士卒,战斗力如何,杜如晦心中都有计较。

    这些军队勇则勇,打起仗来,如狼似虎,甚至比太子军的战斗力还强。

    但是他们的战斗意识却全都不如太子军。

    但凡是太子带过的嫡系军队,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打不死,打不散,打不垮。

    即便是天策府的军队,只要战损达到一定程度,士气就飞速下降。

    甚至出现溃兵和降兵。

    但太子军却不然,就算遭遇再大的损失,就算成编制的将他们消灭——当然,也没有人将太子军打到这种地步。

    太子军是越战越勇,人死的越多,士气越高昂。

    甚至于说,已经不是高昂了,而是视死如归。

    杜如晦可是亲眼见过,在长安诸王围剿东宫时,驻扎在城外训练的五千骁骑卫,像是飞蛾扑火一般,面对着城池坚固,火器充足的长安城发起冲锋。

    前面的士卒倒下,后面的士卒毫不迟疑,速度不减反增,硬生生靠着人命,打开了城门,救出了刘文静等人。

    五千骁骑卫,最后全部战死,面对全副武装的追兵,骁骑卫只剩下一人,让人敢捡起武器,用绷带将刀柄绑在手腕上,向着千军万马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这种战斗意识,杜如晦从来都没有见过。

    那一刻,为了掩护刘文静撤退的最后一个骁骑卫,晃晃悠悠,拖着已经断了的腿,发起冲锋时,对面的长安联军全都震惊了。

    他们整齐划一的停下了步伐,眼睁睁的看着那个士卒拖着瘸腿,迈过战友的尸首,冲到自己面前。

    羽箭射穿他的胸膛,他依旧站立不倒,高举着手中的腰刀,宛如一尊雕像,定格在天地之间。

    杜如晦原本以为,只有太子的骁骑卫才有这种勇士,济州临时拉起来的几十万大军,只不过是乌合之众。

    但现在,他却知道,自己看走眼了。

    济阳城上的军队,战斗意识纵然比不上死在长安城下的骁骑卫,却也差不了多少。

    换做任何一个诸侯的军队守济阳城,即便是天策府的军队,在这种火力攻击下,也绝对不可能坚持两天。

    可吕布和他手下的三万士卒,不仅撑了三天,看这样子,还能再撑两天。

    杜如晦能够想象,即便他们攻下了城池,吕布也会带着人退到城内负隅顽抗。

    “天下诸侯,从来还没有人捉到过太子军的俘虏。”

    杜如晦的声音有些嘶哑,沉声说道。

    白起听到这句话,脸色微微一变。

    杜如晦说的话,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,可事实上确实如此。

    天下诸侯之中,当真还没有人捉过太子军的俘虏。

    虽然太子军与其他诸侯交战的次数屈指可数。

    “看来三天之内,想要攻下济阳城,是不可能实现的了。”

    白起长叹一声,语气有些沮丧。

    三天攻下济阳城,乃是他定下来的战略规划。

    只有完成了这个规划,自己下面的战略方才能够铺开。

    谁也没有想到,只是这第一步,就遇到了这般阻力。

    最要命的是,攻打济阳,还是他亲自带着主力。

    “攻不下济阳城,并不是什么大事,击败太子原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要不然咱们也不会集结三十万大军前来。”

    杜如晦皱了皱眉,心里涌起不详的预感。

    “最主要的是韩信至今都没有派兵前来支援,好像直接将济阳放弃了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白起所担心的。

    从攻城那一天开始,白起就下令,让手下的传令兵,每隔一个时辰就给他通报埋伏在通往济阳路上的陈庆之的情况。

    整整三天,陈庆之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。

    探马撒出去无数,没有发现任何支援济阳军队的踪迹。

    “韩信不是蠢材,自然知道咱们一定准备好吃掉他的援兵,因此方才没有派兵前来。”

    白起有些感慨,最初他听杜如晦说韩信前世的事迹时,听到后世之人称他为兵仙,白起还有些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,他方才有些服气。

    为将者,看穿对方的计策并不算什么本事,也不算什么难事。

    但是拥有壮士断腕,明知不可为也不去为的魄力,却绝非一般将领能有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