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8章齐国乞丐(1/2)-《始皇帝》
第(3/3)页
在这里,有着自由而宽松的学习氛围。
道家、墨家、儒家、法家、阴阳家、兵家、轻重家等,各种思想在不断交汇,不断碰撞着,无数的思想火花,无数的的智慧在碰撞。在这里各种妖魔鬼怪都是存在,各种好的思想众多,坏的思想众多。
就说儒家,就是分着七个派系,彼此谁也不服气,争斗的厉害。
行走在稷下学宫,时常看到辩论的学生,似乎很是热闹的样子。
在这里有着大量的仆役,打扫着卫生,采买食物,制造美食等等,学生们的任务只是学习而已。
可这一切,在洛阳学宫却是看不到的,洛阳学宫的校训是,“深入民众,低头干活,知行合一,求索真理”。
洛阳学宫,很少看到辩论的场景,很少谈论国家大事,更是很少说着朝廷大事。
至于为何?
张良也是问过一个学生,学生的回答是,少说多做。
学生继续道,说的再多也是无用的,骂贪官,贪官不会被骂死,骂社会不公,不公在继续,说再多也不如做一件事情,孟子不如墨子。就是孟子只是在说,只是在抨击社会的不公,在指责着国家政策,可他从来不去做,从来不去改变什么。
说的太多,做的太少。
可墨子却是说的很少,做的很多。
在洛阳学宫当中,很多学生不是低头在看书,在背诵课文,就是在打扫卫生,或是杀鸡杀猪,或是到了茅坑当中掏粪,或是在后院种地,或是在养猪养鸡;还有的学生,拿着望远镜,在观察着星空。
或是在拿着显微镜,在观察一些东西。
或是用着玻璃制作的器皿,进行着一些实验,还要对一些实验进行记录,对比。
还要研究,朝廷交给的一些任务。
比如,什么样的情况,庄稼生长好,如何锻造出色的钢铁,如何划分矿石的原料,如何制造化肥等等。
在洛阳学宫当中,很多学生皆是忙碌着,忙着各种事情,可唯独不会高谈阔论。
洛阳学宫的学子,也没有必要讽刺社会,没有必要抨击朝廷,没有必要大骂贪官,没有必要骂着社会的不公,因为不需要。
很多的学子毕业后,皆是会成为秦吏,成为底层的亭长。
单独的一个亭长,微不足道,可成千上万的亭长一起努力,却是能改变着社会,改变着朝廷,拉着很多贪官下马,让这个世界大变样子。
就怕,某些学子开口骂着贪官,可毕业后自己成为贪官;骂着社会不公,可进入社会却是加剧着社会不公。
若是真的如此,那一切皆是搞笑了。
洛阳学宫当中,很多博士认为,学生就应该读书为主,至于打扫卫生,耕地,庖厨等,皆是应该交给下人去干。
秦王政却是反对,如墨家那样极端是错误的,可参加劳动却有利于防止腐败。
读书学习,这是第一次教育;进行劳动,这是第二次教育。
将军与士兵一起吃穿,同甘苦共患难,不一定是顶级名将,可再坏也是坏不到那里去;某个官员经常深入底层,经常帮助农民干活,帮助底层的民众解决苦难,可能不一定能力顶级,可再坏也是坏不到那里去。
对比着两个学宫,稷下学宫依旧可以诞生人才,还能诞生很多顶级人才。
可这些人才,多数是对国无用的人才。
齐国重视稷下学宫,可从稷下学宫走出,进入齐国为官的却是很少,成为齐国顶级高官的更是一个都没有。
可洛阳学宫,专门为培养官员而诞生,很多起点都是很低,只是亭长,却是有无限的可能,未来可能成为大秦的九卿,甚至是三公。
洛阳城,在一个房间当中。
王绾正在讲课课,一边在讲述,一边再见惊叹太子才思敏锐。
等到课程结束,扶苏问道:“老师,我有一个疑问?”
王绾说道:“疑问是什么?”
扶苏问道:“为了灭赵一战,大秦无数的底层小民,出动了百万之多,推着独轮车,不断把粮食运输到了前线,导致粮食不匮乏,秦军可以从容灭亡赵国。这些底层民众有功于大秦!”
“可灭了赵国之后,赵国直接豁免五年赋税,可秦国只是豁免三年的赋税,到底谁是亡国奴,谁是胜利者。”
“这对大秦民众,何其不公!””
“我只是疑惑,大秦为何要如此对待秦国底层民众!”
王绾说道:“英明的君王,皆是对亲近之人苛刻,而对疏远之人宽容。经历战争,赵地百废待兴。大王自然要给予减免税收,获得赵地民众的认可;至于老秦人,是大王的亲近之人,会适当的苛刻一点。”
扶苏点头了,不久后又是相同的问题,这次问的是卫缭。
卫缭说道:“割韭菜前,要让韭菜长大!”